精灵信息港
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经济新闻 科技新闻 体育新闻 军事新闻 房产新闻 文化娱乐 网络资讯 头条资讯

虚拟主播来“抢饭碗”了

更新时间:2023-12-30 浏览量: 

  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AI虚拟主播走进了大众视野。从直播带货到新闻播报,从跨年春晚到品牌广告,虚拟主播亮相频频,凭借多维度、全感官、沉浸式的交互体验,成为时下的“主播热选”,集“万千宠爱于一身”。虚拟主播何以备受欢迎?真人主播们的“饭碗”还端得稳吗?12月中旬,记者对此展开采访。

  直播带货

  性价比高受好评

  “这款土鸡蛋,蛋清黏稠、蛋黄红润,每天现捡,才保证了Q弹的口感!”12月10日晚八点,京东言犀虚拟主播桃子神采奕奕地讲解着面前的产品。相比真人主播,桃子的专业性可一点不弱,产品产地、特性、卖点介绍头头是道,与用户玩梗互动金句频出。

  短视频直播近年来成为电商领域的“标配”,虚拟主播的出现,也给直播带货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52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2023年上半年,网络直播行业延续了良性发展态势,以数字人虚拟主播为代表的新兴产品技术帮助实现行业降本增效。

  “虚拟主播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直播,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,节省人力成本,不需要搭建真实直播间,节省设备费用,性价比非常高。”某品牌视频直播间的运营者刘育介绍。虚拟主播的外形、声音、动作、表情都可以根据品牌和场景的需求进行定制,“只需在相关设备中输入文本,就能自动生成直播内容,还可支持实时弹幕互动,吸引更多关注,提升品牌直播效益。”刘育说。此外,虚拟主播的成本也相对较低,不需要支付高额的薪酬和分成,也不会涉及版权、合同、税务等法律风险。

  据了解,根据数字人物的图形维度,常见的虚拟主播有两类:一类是2D数字人,其内核是人工智能技术,通过采集真人的图像、声音,经过机器学习,利用唇形驱动、动作驱动等算法,生成有表情、有动作、能实时互动的虚拟主播,短视频平台常见的带货数字人便是此类。另一类为3D数字人,这类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涉及真人扫描、3D建模等技术,从面部轮廓到服饰场景需要自定义打造,往往以动画人物形象出现,适用于虚拟IP人物的制作。

  视听节目

  个性趣味受青睐

  除了直播带货外,虚拟主播还在广电融媒体等领域“上岗亮相”。“心共黄河水,气同万里合。黄河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记忆……”11月9日,身穿黑色西装、面带大气微笑的“晋小新”清晰流利地向观众播报2023黄河非遗大展的新闻。“这位主播不仅颜值高,业务能力也很强啊,动作神态、语气语调专业范儿十足,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人呢。”太原姑娘侯晓涵感慨道。作为山西日报推出的人工智能虚拟主播,“晋小新”运用语音合成、人脸识别、人脸建模、图像合成等多项技术,可实时在线、随时播报、远程互动,带给观众新奇的视听体验。

  在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下,各类传媒机构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为行业带来的新变化,诞生了越来越多的虚拟主播。

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业界前沿团队推出的AI数字主播“任小融”正式“上岗”,任小融的聊天不只有文字,还有实时的虚拟人物播报,用户仿佛正在与一位健谈的主播面对面聊天。杭州亚运会开幕之际,中国新闻社上线虚拟主播“新妹”,在9月23日发布的首期“‘新妹’带你看亚运”节目中,惟妙惟肖、神形兼备的“新妹”引发众多网友点赞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“央视频”推出总台首个拥有超自然语音、超自然表情的超仿真主播“AI王冠”,其原型是来自总台的财经主持人王冠,“AI王冠”在播报新闻时的神态、声音与真人几乎无异,让人难辨真假,并且拥有强大的信息汇聚能力。

  日前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“十四五”科技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推动虚拟主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、天气预报、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,创新节目形态,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。此外也提到,要探索短视频主播、数字网红、直播带货等虚拟形象在节目互动环节中的应用,增加个性化和趣味性。

  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周怡帆表示:“要善于运用虚拟主播的诸多优势,为其赋予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想人格特质,使虚拟主播能更好地承担起公众人物的责任和使命。让虚拟主播不仅能播报新闻、直播带货,还能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好中国声音。”

  产业发展

  亟待升级新突破

  虚拟主播频频“上岗”,是否会抢主播“饭碗”?周怡帆认为,从现有的各类虚拟主播来看,缺乏真实感、交互性不足、动作不自然、问答反馈慢等客观存在的痛点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。即时互动是直播带货完成交易转化的关键一环。虚拟主播要想真正吃上主播饭,尚需突破技术瓶颈。

文章来源:  文章作者: 

上一篇 : 元旦出行订单大增 冬季旅游市场持续升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