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灵信息港
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经济新闻 科技新闻 体育新闻 军事新闻 房产新闻 文化娱乐 网络资讯 头条资讯

万里迁徙,候鸟为何不迷路?这位科学家揭秘答案

更新时间:2023-12-25 浏览量: 

  鸟类迁徙是一个漫长而危险的过程,迁飞距离往往长达数千公里。有数据统计,全球现存1万多种鸟类当中大约1/5为候鸟。这也意味着,每年有数十亿只候鸟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徙。

  在目前公认的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,4条途经中国。那么,候鸟迁徙路线是如何形成的?如此长距离的飞行为何不会迷路?

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詹祥江和团队成员历时12年,以北极游隼为样板,揭开了这些秘密。

万里迁徙,候鸟为何不迷路?这位科学家揭秘答案

  每年9至10月份,北极的游隼会迁往南方过冬,第二年4至5月份再返回北极繁殖,单程可达1万多公里。

  为了摸清游隼的迁徙路线,詹祥江为56只游隼佩戴了卫星追踪器,通过数据分析,团队发现,北极游隼在亚欧大陆主要有5条迁徙路线,但不同的是,来自北极西部的两个种群共用一条迁徙路线,平均迁徙距离为3600公里,而东部四群迁徙距离较长,平均有6400公里。

  为何会有如此区别?詹祥江和团队对其中的35只游隼的基因组信息分析后发现,来自东西部种群分别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,且大约在末次冰盛期前后“分道扬镳”,各自形成一长一短迁徙距离。

  漫漫迁徙路,游隼如何知晓回家路?几经分析,詹祥江发现了一个和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——ADCY8,这个基因可能让鸟类拥有长时记忆,从而让它们能够“记住来时的路”。

万里迁徙,候鸟为何不迷路?这位科学家揭秘答案

  这一研究成果引发关注,并被评为2021年度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。不过,詹祥江的研究之路仍在继续,“游隼怎么回家的,我们知道了,但幼鸟第一次如何出门的,至今仍是迷。”

  参考资料:中国科学院 北京青年报

审核专家:罗兴波(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)

总策划

战 钊 宋雅娟

编 导

宋雅娟 蔡 琳

制 作

光明网科普事业部

联合出品

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

【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】翟振国:守护医者仁心,在传承中持续创新

文章来源:  文章作者: 

上一篇 : 平均下降10%以上 浙江优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价格